SBR(活性污泥法)工藝描述
發布時間:2018-10-21 瀏覽:346次
文章來源:本站
SBR工藝又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由按一定順序間歇操作運行的SBR反應池組成的。每個SBR反應池包括五個階段的操作過程,即進水期、反應期、沉淀期、排水排泥期及閑置期。與連續式活性污泥系統相比較,SBR工藝系統組成簡單,無需污泥回流設備,不設二沉池,曝氣池容積小于連續式,建設和運行費用低;大多數情況下可不設置調節池;SVI較低,污泥易于沉淀,一般情況下不產生污泥膨脹;通過運行方式調節,在單一的曝氣池內能夠進行脫氮和除磷反應。
近二十年來,自控技術及曝氣裝置的迅速發展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重新為SBR注入了活力,SBR法已成為城市污水處理廠的主導工藝之一。隨著人們對SBR工藝的機理及其在工藝上的性能特點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新型的SBR變型工藝不斷涌現,主要有 ICEAS工藝、CAST工藝、 DAT-IAT工藝、 UNITANK工藝、CSBR工藝等。
(1) ICEAS法即間歇式循環延時曝氣活性污泥法,主要特點是在主反應池的進水端增加了一個預反應區,運行方法為連續進水(沉淀期和排水期仍保持進水),間歇排水,沒有明顯的反應階段和閑置階段。污水連續進入預反應區,污水中有機物被活性污泥吸附一起進入主反應區當主反應區處于停曝攪拌狀態進行反硝化時,連續進水的污水可提供反硝化所需的碳源,從而提高了脫氮效率。當主反應區處于沉淀或潷水階段,連續進水進入厭氧污泥層,為聚磷菌釋放磷提供所必要的碳源,因而提高了脫磷效果。由于連續進水,配水穩定,簡化了操作程序。
(2)CAST(CASS/CASP)法即循環式活性污泥法,主要特點是在進水端設一個生物選擇器并將主反應區中部分剩余污泥回流至選擇器中。在運行方式上沉淀階段不進水,使排水的穩定性得到保障。通常分為三個反應區:一區為生物選擇區(保持厭氧環境),二區為缺氧區,三區為好氧區。各區容積比為1:5:30。
其方法具有以下特點:工藝流程簡單,土建和設備投資低(無初沉池、二沉池和較大的污泥回流泵房);能很好地緩沖進水水質、水量的波動,運行靈活;在進行生物脫氮除磷操作時,整個工藝的運行得到良好的控制,處理出水水質,尤其是脫氮除磷的效果明顯優于活性污泥法;運行簡單,操作模式由控制軟件指定,任何運行方式的調整只需通過調整軟件中的基本操作參數來實現,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靈活性。
(3) DAT-IAT法即需氧池間歇式曝氣法,反應機理以及污染物去除機理和連續活性污泥法相同,主體構筑物由一個連續曝氣池(DAT)和一個間歇曝氣池(IAT)串聯而成DAT為預反應池,也稱為連續曝池,DAT連續進水,連續曝氣(或間歇曝氣),池中水流呈完全混合流態,絕大部分有機物在這個池中降解。其出水連續流入IAT,IAT是間歇曝氣,該池相當于一個傳統的SBR池。運行操作由進水、完成反應、沉淀、出水和待機五個階段組成。清水和剩余活性污泥由IAT池排出DAT連續進水,連續曝氣,使系統接近于完全混合式,加強了系統對有機物的降解,增加了工藝處理的穩定性,提高了池容和設備的利用率;另外,系統還可根據脫氮除磷要求,調整曝氣時間,創造缺氧或厭氧環境,增加了整個系統的靈活性。
(4) UNITANK系統主體為三個矩形池,三池之間為連通形式,每池設有曝氣系統,可采用鼓風曝氣或采用表面曝氣,在外側兩個矩形池設有固定的出水堰及剩余污泥排放口,兩池交替作為曝氣池和沉淀池,污水可進入三池中的任意一個,中間一個矩形池只作為曝氣池。系統采用連續進水,在恒水位下周期交替運行,能夠充分利用反應池的有效容積,可以不設浮動式潷水器,不建單獨沉淀池,并由于沉淀池定時轉換為曝氣池也可省去污泥回流設施,從而節省大量投資與經營費用。另外,系統可在曝氣期內設置非曝氣階段,形成缺氧、厭氧和好氧交替狀態,實現脫氮除磷的功能。